综合新闻
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新闻网>综合新闻>详细内容

机电工程学院“安全护航”实践团开展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
来源: 作者: 编审: 发布时间:2025-08-0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分享到:

新闻网消息(文/机电工程学院 兰必丰 图/机电工程学院 李柏乐 曾茂燕为践行青春使命,助力乡村振兴,积极响应国家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号召,7月28日至30日,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、第二党支部4名青年骨干教师组成“安全护航”实践团,深入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具盘村,开展以“青春聚力基层行,科技赋能安全梦”为主题的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他们跋山涉水、走村入户,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,以青春热血践行使命,将安全理念与科技力量送进侗乡的千家万户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职教动能。

安全宣讲入民心,青春声音传万家

具盘村地处桂湘黔交界地带,群山环绕,交通不便,村民多为侗族同胞,留守老人和儿童比例较高,安全用电意识相对薄弱。针对这一现状,实践团精心策划,创新宣传形式,力求让安全知识真正“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”。“阿公,潮湿天气要记得拔掉不用的电器插头!”

在具河屯鼓楼里的宣传摊位,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服装、扣上闪亮党徽,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。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,他们采用“侗语+普通话”双语讲解模式,由熟悉当地语言的教师现场翻译,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理解宣讲内容。“阿公,潮湿天气要记得拔掉不用的电器插头,避免漏电!”“阿叔,电线不能私拉乱接,容易引发火灾。”一句句贴心提醒,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

为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,团队还设计了“情景模拟+有奖问答”环节。通过模拟触电急救、线路老化短路、插座过载等常见安全隐患场景,邀请村民参与角色扮演,亲身体验应急处置流程。在“安全知识大卡片”问答环节中,村民踊跃抢答,答对者可获得毛巾、牙膏、计算器等实用奖品。现场气氛热烈,欢声笑语不断,在具河屯、具盘屯累计展示宣传资料20余份,解答群众疑问30余次,真正实现了安全知识从“入耳”到“入心”的转变。

设备检修显担当,科技赋能产业兴

作为三江茶产业核心产区,具盘村拥有茶园900余亩,茶叶加工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。然而,由于地处偏远,技术人才匮乏,不少茶厂设备陈旧,自动化程度低,甚至存在私自改装电路、加装变频器等安全隐患,严重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。

实践团聚焦这一痛点,深入村内个体茶厂开展“设备义诊”行动。他们携带专业检测工具,对杀青机、揉捻机、烘干机等关键设备的电路系统进行全面“体检”,排查线路老化、接地不良、过载运行等问题。在一家由村民自建的小型茶厂中,团队发现其为节省成本,自行加装了非标变频器,导致电压不稳,存在火灾风险。实践团立即提出整改建议,指导其如何规范安装、安全操作。

青春筑梦基层路,安全护航中国梦

活动期间,实践团向具盘村村委会立下乡村振兴用电安全援建承诺,确立“定期回访+远程指导”的长效服务机制。依托柳职大机电工程学院先进的实训基地资源,团队将持续跟踪村庄用电安全状况,并为村内有意向的青年提供电工技能培训,培育本土技术力量。

“青年教师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,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。”驻村第一书记李海安高度评价道。他表示,未来将深化与高校的合作,共同推进“安全示范村”建设,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。

“安全是发展的基石,青年是时代的先锋。”实践团团长、机电工程学院社会服务主管范然然老师表示,“作为职教工作者,我们不仅要教书育人,更要走出校园、扎根一线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所需、群众所盼,也坚定了我们持续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决心。”
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是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。它不仅为具盘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与技术支持,更展现了新时代职教青年教师心怀家国、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。未来,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引领广大师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,在服务基层的广阔舞台上砥砺品格、增长才干,用科技守护安全,用青春践行使命,让安全之光照亮侗乡的每一寸土地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。


张贴用电安全宣传海报 张贴用电安全宣传海报

宣讲用电安全知识、发放有奖问答奖品 宣讲用电安全知识、发放有奖问答奖品

为个体茶厂设备做“义诊” 为个体茶厂设备做“义诊”

与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党委宣传委员探讨乡村振兴战略 与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党委宣传委员探讨乡村振兴战略

学院网站审核:一审 周艳、二审 韦伟、三审 杨小浒

学校网站审核:初审 党委宣传部 陈晨、终审 党委宣传部 罗世华

×

用户登录